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赵志强研究员应邀为8858cc永利官网做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2-10-25 | 点击数:

2022年10月1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赵志强研究员做了题为“发掘《满文原档》,促进满学繁荣”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32期,由哈斯巴根教授主持。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师生近200人在线参与了讲座。

讲座伊始,哈斯巴根教授介绍主讲人的学术成就。赵志强研究员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专门史教授。多年以来,赵志强研究员从事清史及民族史研究,同时在满文档案翻译方面成果丰厚,其学术专著、编译史料在国内外清史、满学领域享有盛誉。

讲座内容分为四部分:

其一绪论部分,赵志强研究员首先提出,做学术研究须有坚实的基础,我们要认真地做好史料的搜集、梳理、甄别工作。随后赵志强研究员对《无圈点档》,即《满文原档》做了详细介绍:

在记载太祖、太宗时期政务的档簿中,清人称之为《无圈点档(tongki fuka akūdangse)》的史料极为珍贵。该档案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69年该院出版以《旧满洲档》为题的影印本,2005年又以《满文原档》为题,再度影印出版。不过由于出版档案及日译本等的存在,《无圈点档》的使用频率已降低,但其作为遗留性的原始史料,弥足珍贵,仍具有独特性。

其二关于《无圈点档》的性质研究,赵志强研究员指出,现存《无圈点档》主要是对清太祖、太宗时期政务活动记录的原始档案及后世润色的编纂书稿。现存的40册中,太祖、太宗朝各有20册,大致包含四个部分内容:

首先是原始记录,这属于真正的档册。这种档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编年体形式的记载,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另一种则是某类事务的专门记录。其次是重抄本,即对原始记录的抄录。选择重抄的原因有二:一是以新换旧,保存记录;二是便于择史料,编纂图书。重抄本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档内有各种史料选取标记、编辑提示文字以及勾画涂抹的痕迹。再次是印刷品,即使用刻板印刷技术制作的档簿。《无圈点档》中印刷成品仅宿字档一册。其内容为清太祖时期八旗大小官员的誓词,凡出现发誓人名字之处,刻板时均留空,印刷之后,用墨笔填写发誓人之名。最后是图书底稿。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太祖朝的荒字档与昃字档。其记载方式不同于其他编年体档簿,主要采用纪事本末体。且档案叙述过程中回忆语气较重,显然非当时记录。

其三对于《无圈点档》的形成时间问题,赵志强研究员认为,要想掌握档案本身的形成时间,首先应当明确其为本朝记载本朝事,还是后期抄录,如顺治朝抄录太宗朝事。同时要注意区分,满洲人用老满文记录政事始于何时?《无圈点档》形成于何时?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从老满文的创制(创制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动机和目的即可明了,老满文是为了记录政事。虽有诸多弊病,但于女真人而言,完全按照女真口语书写,便于记录。根据《无圈点档》追根溯源,在佛阿拉时期已有档册。因此较谨慎的说法是:《无圈点档》是形成于清入关前后用于记录政务的档册。

其四《无圈点档》的学术价值,《无圈点档》有原本、乾隆抄本、台北故宫博物院两次影印本。清入关前档案,最完整最系统的就是《无圈点档》,除此之外,还有《逃人档》《满文木牌》等也有助于学者研究,但为数不多,不能与《无圈点档》相媲美。《无圈点档》的抄本和影印本均存在瑕疵,因此原本的价值无可替代,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乾隆抄本及译本有伪误之处,如清太祖杀其弟舒尔哈齐、杀其子褚英在《无圈点档》中被圈划删除,乾隆抄本中则一概不载,甚至乾隆抄本中还有音写错误,或造成文句不通,译本亦会出现译注不慎等问题,增添谬误。两次影印出版《无圈点档》,加惠学林,功莫大焉。但在影印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失误,未能完美反映档案原貌。因此《无圈点档》原本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总而言之,《无圈点档》是清朝入关以前形成的各种簿册的总汇,弥足珍贵,其中原始记录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乾隆抄本以及台湾前后两次影印出版的《旧档》和《原档》均非完璧,无论其历史文献保存价值,抑或学术研究价值,都不能与《无圈点档》等量齐观。学术研究可以利用《旧档》或《原档》,而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考证,还需要直接利用《无圈点档》,不能以《旧档》或《原档》影印本,取而代之。

最后,赵志强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研究《无圈点档》的文章目录、《无圈点档》及其抄本的研究情况,方便老师和同学们对相关研究内容的查阅。

结束讲座后,赵志强研究员与哈斯巴根教授,彭勇教授,赵令志教授,楠木贤道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哈斯巴根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总结,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