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晚,李鸿宾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了题为《中国中古都城位移背后的权力与族群之关联》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8858cc永利官网博士课程“中国史学科前沿及理论方法”的第一课,高峰时校内外师生将近两百人参加会议。
本次课程凝结了李鸿宾教授近年来对于中古权力、疆域、族群与王朝国家的思考,选择从“都城位移”的角度切入。授课伊始,李教授进行了解题,讲座不是从历史地理角度,而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解答本课题。中古都城位移与权力、族群的关系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认清中古时代王朝政治的走向以及为什么如此走向。
李鸿宾教授从三个方面谈了对都城位移的认识:定都长安预示的唐朝政权之建构、安史之乱对王朝结构的冲击、都城转向下的权力分合。李老师总结出中国代表的东亚王朝“累积性建构”特征以及据此形成的“跨越型王朝”。唐朝具有统合长城南北建构异质王朝的能力,但缺乏统辖这个大型王朝的持续性能量。到了晚唐,都城长安的地位下降分明,先是被洛阳取代,随后转向东部的汴梁。作为国家权力的集中承载,都城的位移就是王朝权力重心的转换。西-东向都城转移表明中原王朝权力博弈的框架被突破,最终具有草原游牧气质的新势力(辽、金乃至元朝)步入进来,以多族群多文化的异质性王朝遮盖了中原政权结构的“单一”。
李鸿宾教授从都城、人群、地域三个方面解读都城转换背后的特性,认为人群对人群的支配主要通过“权力”这一媒介而表现。在高度的社会组织里,这个权力就是王朝国家,它的目标是将人群组合在国家里按照既定方针运行。人群与权力的关系及其博弈必须依托特定的地域,地理条件就成为必要条件。既相互配合又矛盾丛生的三者,构成了王朝国家的基本要素;而三者的平衡决定着王朝国家的短长。都城代表的是国家(权力),表达的是人群关系,它的位移首先是权力的转向,但权力又依靠人群关系的变化,人群的单一抑或多元,又决定着地域之伸缩。
李鸿宾教授的讲授精耕中古史,提出了卓越的史识,其中的观点、概念给人诸多启迪。讲课结束后,校内外学人、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交流。李老师回答了有关农牧生活方式兼容、从商到西周的族群认识等问题,并和近代西方的民族概念进行了比较。整场授课持续近两个小时,听课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