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纪要 | 冯贤亮教授应邀到8858cc永利官网做讲座

【发布日期:2021-04-15 | 点击数:

2021年4月13日晚,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贤亮老师应邀做客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做了题为《山川悠远:明清之际的士人生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由8858cc永利官网院长彭勇教授主持,8858cc永利官网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及外校师生积极参与学习,与会人数超过400人。



会议伊始,彭勇教授对冯老师的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冯教授主要关注的领域是明清史,江南区域史、社会文化史,在环境史和士大夫生活史等方面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理论方法上独树一帜。


冯老师认为,研究历史需要看到“人”。由于朝代越到晚期资料越丰富,可供讨论的话题和依据也会更多。因此将眼光聚焦到明清易代之际知识分子的社会表象和日常生活,通过数量繁多和种类丰富的史料阅读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士人在生活和文化上存在的断裂和延续的问题十分复杂而且意涵丰富,并由此引出讲座的主题。即后讲座从“士人阶层的论说”“成功的阶梯”“生活空间与文化塑形”“人生追求与时代变化”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士人阶层的论说”,冯老师首先对“士”这一语义丰富的词汇进行了含义区分。在明清时期文献的记述中,占据着知识阶层大多数的“士人”,是尚未进阶至进士的知识人群体,与传统所谓“四民”之首的“士”存在内涵上的差异。接着引用张仲礼的相关研究将绅士集团分为两部分:上层绅士包括官吏、进士、举人等,下层绅士包括各类生员。这些绅士为大家所认可,是本城举监生员及告休家居之大小官员,是地方官最应熟悉的社会阶层。

第二部分“成功的阶梯”主要讲述科举选官取仕的重要意义。科举在明清鼎革之际是士人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读书更是士人生活主要的精神支撑。家族文化、教育理念以及家庭妇女对维系士人读书生活的重要作用等成为读书这一重要活动发生的条件,反映出读书、家庭教育和教育风气的重要性。可见,这一时期读书成为进入官僚体系的主流。以魏大中的个案为例,其祖上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父亲的塾师经营及社会活动网络,甚至是具有“强连带”的社会网关系如高攀龙、陈龙正等都为他的科考成功提供了条件。而与魏大中生活时代及其前后的科举成功人物相比,可以看出与乡村相比,城市生活中成功的机会更多。综合何炳棣和徐泓等先生对明代进士社会成分的研究可以发现,明中后期虽然广义上官僚群体出身比率出现大幅上升,但仍有一半机会是提供给平民的。

第三部分“生活空间与文化形塑”,就何炳棣先生在《明清社会史论》中提出的“有闲阶级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表现”具体展开讲述。明清中国的有闲阶级包括现任与退休官员,出身于有独立经济收入家庭的士子,及在商贸或其他领域致富后加入精英行列的新富。同时,以袁宏道、张岱、徐渭为例讲述他们的生活观念,并以魏大中、张履祥、钱谦益、潘允端、冯梦祯等为例讲述他们的生活空间经营及别居建造,以曹庭栋、董其昌等家族为例讲述世族城居空间,并辅以大量的方志或文集绘图及实地拍摄图进行说明。

第四部分“生活追求与时代变化”从欲望“驯服”、佛教与理学的世俗化、文人经生、奢靡消费、殉国与殉难等方面描绘明清之际士人的动向与心态变化。这在生活史与文化史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并推荐了陈宝良《狂欢时代:生活在明朝》一书。

讲座结束,彭勇老师做了简要的评述。彭老师认为,冯老师通过丰富的文献研读,阐明了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强调读书的观念和家族文化,成为士人服务国家的人生理想。冯老师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梳理更具有引导性意义,也期待冯老师能再次为我们阐明清初江南的士人生活。

在提问环节,冯老师就士人资金从何处来、江南女性生活等问题给出回答,并推荐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高彦颐《闺孰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等书,以供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了解。

本次讲座中,冯贤亮教授通过大量县志、地图、文集等多种类型的史料为我们再现了明清鼎革之际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江南士人的生活状态。在通过科举、婚姻等方式形成的象征精英分子身份的社会网络中,江南士人追求着闲暇的生活模式和追求高级的嗜好。冯贤亮教授勾勒了晚明至康熙年间江南地区士人生活空间及其对文化与社会的形塑,不仅展现出了时代变化和士人的人生追求,更重探了明清之际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演替,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供稿|陈雅丽、张无尽

供图|张无尽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