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21年8月,我院哈斯巴根教授在《民族研究》、《学院学报》、《清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宗族组织与蒙古八旗牛录——一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文印轴为例》,载《民族研究》2019年第4期。
笔者有幸从国家图书馆挖掘到前人尚未利用的11件蒙古八旗佐领印轴(temgetu bithe)和族长印轴等珍贵满文档案。这些档案反映了清代蒙古八旗牛录中宗族(mukūn)组织的一些详细情况,为解决以前不甚明晰的蒙古八旗牛录内部组织及人员构成,提供了史料依据。本文主要利用这些满文档案中的4件印轴来初步探讨宗族组织与清代蒙古八旗牛录的编立、佐领承袭、驻防等的关系问题。概括而言,尽管在雍正、乾隆时期清廷对八旗制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以强化中央集权。但是,在八旗基层的牛录内部,从部落时代延续下来的宗族组织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一个清代军功贵族世家——蒙古兀鲁特部明安家族碑文释读》,载《学院学报》哲社版,2021年第2期。
清顺治十五年至康熙四十六年间,在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附近陆续建立《鄂齐尔墓碑》《纳穆生格墓碑》《郎苏诰封碑》《巴图诰封碑》《巴图谕祭碑》(最后两通碑文刻在一个石碑上)等石碑。这些碑刻的主人都属于蒙古兀鲁特部明安家族的几代人。兀鲁特部是蒙元时代东部蒙古五诸侯之一。北元中期,中兴之汗达延汗第九子格勒博罗特领有该部。天命七年初来归后,兀鲁特部首领明安与四贝勒皇太极缔结姻亲关系。入清初兀鲁特部单独组编一个独立的蒙古固山,后来编入满洲正黄旗。明安家族是清代北京八旗蒙古的显赫的勋旧贵族,共封爵三、世职一,由明安子孙后裔世袭。
此次释读有关蒙古兀鲁特部明安家族的四通碑文,满汉文合璧。此类碑文是传记资料的一种,可以分类为谕祭碑、诰封碑、墓碑等几种。本文从文献史料学、丧葬制度入手释读以上碑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在清代权力结构中蒙古军功贵族世家的社会政治地位问题。
3,《清代蒙古八旗口外游牧地考》,载《清史研究》2021年第3期。
入清后,喀喇沁蒙古黄金家族及部分乌梁海塔布囊们先编入满洲八旗。天聪九年设蒙古八旗后,又转入蒙古八旗。当时,这些喀喇沁和部分乌梁海人驻牧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及其附近的口外游牧地(nuktere ba)。档案资料显示,从清初到晚清蒙古八旗各旗牛录所属喀喇沁、浩齐特、扎鲁特等各部不少蒙古人丁一直驻牧在口外游牧地。另外一些属于满洲旗、汉军旗以及牧群、王公等私属人丁也长期驻牧在口外游牧地。有清一代,在京旗蒙古八旗和游牧地蒙古八旗之间人员是可以互相流动的。